所内动态
2009年1月30日,我所罗敏敏博士实验室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杂志在线发表题为“Guanylyl cyclase-D in the olfactory CO2 neurons is activated by bicarbonate”的文章。
动物对特定刺激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先天性行为都源于程序性发育形成的某些神经环路的激活。许多动物都把二氧化碳(CO2)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信号,产生与自我生存和繁殖相关的各种先天性行为。在神经环路水平上,通过对低等动物果蝇、线虫、蚊子等的研究表明,对二氧化碳的检测通常都是由一类特殊的感觉神经元来完成。
小鼠作为一种经典模式实验动物,因其发达的嗅觉,被神经生物学家广泛用于哺乳动物嗅觉系统的研究。在以前的研究中罗敏敏实验室首先发现并证明了二氧化碳可以通过项链嗅觉系统被小鼠灵敏地检测到,并且这样灵敏的二氧化碳检测能力需要碳酸酐酶II的活性及环鸟苷酸敏感的离子通道的开放。在本研究中,他们运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小鼠遗传操作、电生理、钙成像等多种实验手段,证明了检测二氧化碳的神经细胞中一种D型鸟苷酸环化酶(GC-D)能够直接被二氧化碳的代谢物——碳酸氢根所激活。通过对体外表达GC-D的深入研究,首次发现碳酸氢根对它的激活完全不同于其同家族的其他膜蛋白的受调控方式。以A型鸟苷酸环化酶(GC-A)为例,其鸟苷酸环化酶的活性是基于这一膜蛋白的胞外结构域与特定肽类小分子配体的结合而引发的一系列结构变化最终被激发。然而GC-D的鸟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却是通过碳酸氢根直接作用于胞内的酶活结构域而引发的。至此,这一研究对于哺乳动物对CO2检测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我们对定位于细胞膜的鸟苷酸环化酶的分子调节机制有了更广泛而多样的认识。
论文的第一作者孙丽明是我所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培
左起:韩金龙、胡霁、孙丽明、罗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