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院 / 学生活动 / 正文

学生活动

Happy Hour札记

发布时间:2014/12/03

Happy Hour札记

119日下午,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二楼Journal Club会议室,主题为“一米阳光照亮你”的王晓东见面会座无虚席,会议由研究生会主席刘艳芬主持。与会的老师和同学来自NIBS、北京大学、中科院等单位,一场热烈又深刻的对话在这里展开。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通过真诚而又幽默的话语,王晓东所长将科研的心路历程一点一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实事求是

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忠于事实始终是第一位的,这是晓东对我们的谆谆告诫。因为诚实,晓东进入了科学的殿堂;因为诚实,晓东成为了科研工作中的佼佼者。大三的实验课程中,老师要求观察一种口腔中的微生物,自己觉得看到了便可以下课。当时钟划过下课的5点整,指向6点半的时候,其他同学或者看到或者没看到,都早已离开了实验室,老师也几乎将他忘记,准备回家了,晓东一个人还在那儿反复地制片、观察,因为他认为自己没有看到。老师为之惊讶,帮他做了片子,告诉他里面有相应的微生物,晓东坦诚地坚持自己没有看到。5点之前早就可以走人,老师说片子中有该微生物,晓东也可以搪塞过去,然而晓东不怕被老师认为笨,坚持着自己认定的事实。看不看到微生物本身已经不再重要,这种抛开一切,忠于事实的精神打动了老师,后来力助他读研、出国深造。是实事求是,让老师看中了晓东可以有所成就,从而对他加以栽培;同样是实事求是,在研究中坚持每一个事实,让晓东的科研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坚韧不拔

要想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取得出色的成绩,就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品质。三年半的时间,一篇文章未出,有多少人还能笑傲面对?晓东做到了,于是,他成功了!攻读博士期间,晓东第一年就发表了论文,可见他的基础和资质都很棒;在读博士期间,晓东常常工作到深夜两点,可见他是多么的勤奋。然而,在随后的三年半中,他却一篇论文都未能发表,每天夜里需要绕着街区开车才能让心情平静下来。换作他人,也许早就换其他课题了,或者认为自己压根就不适合做科研,改其他工作了。为了追寻心中的梦想,探求RNA与蛋白相互作用的奥秘,晓东执着地坚持着。毕业的时候,晓东只有第一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在一般人看来,这是一个不出色甚至很差的博士经历。然而,晓东深信在没有论文的这三年半中,自己同样得到了的优秀的锻炼,自己已经很好地掌握了做科研的方法。在博后阶段,出乎大家的意料,晓东接手了一个21个博士后年都没能完成的课题,一般人的理解中,这绝对是刚出狼窝,又入虎穴。然而自信的晓东仅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便将这个课题漂亮地解决了。对自己了解基础上的坚韧不拔,让晓东顺利走过了严冬,迎来了科研生涯中的春天,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科学之美

看到生命的和谐与美丽,是一种超凡脱俗神仙般的享受。当发现转录因子在膜上出现时,晓东先是觉得不可思议,继而顿悟,心中豁然开朗的同时,为生命的美所深深折服,并体验到了无上的享受。生命是奇妙的,同时它是复杂的,在发现生命的奥秘之前,一切都是无法预测的。科学的美正是在于这个发现的过程,用晓东的话说,这是一个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过程。根据前面的积累,人类会用自己智慧的大脑去假设各种可能,继而通过实验去验证和探求,将客观世界一点点展示在世人的眼前。当大自然的奥秘在自己的努力下一点点被揭示出来,并展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和谐之美时,每个科研工作者都将受到强烈的震撼,同时感到无比的满足。当看到并理解了转录因子为什么会出现在膜上并和脂类结合在一起时,晓东搬了把椅子坐在走廊上,甜蜜和兴奋充斥着浑身上下的每一个细胞,科学之美将他紧紧包围,直至良久。和科学之美的一次又一次亲密接触,让晓东不断获取继续探索生命科学奥秘的信心和勇气,自己的生活和生命也因此而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面对面的交流,让我们从晓东身上学到许多要成为一名优秀科研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品质;面对面的交流,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一位优秀科学家的风采。

NIBS研究生会 供稿)